厦大教师提出新会计记账法少差错
发布时间: 2010-1-12 9:34:57 被阅览数: 1942 次
--------------------------------------------------------------------------------------
 厦大老师汪一凡近日提出一种新的会计记账方法,新的复式簿记方案用“左/右”符号来取代“借/贷”符号,后者在中国使用了一百多年。

  这位厦大会计系副教授上周通过一节会计实验课对外介绍了他的方法。他说,会计学原理原本在大学要用一学期才能讲完,我现在用50分钟就讲完了其中核心的“会计循环”的内容。

  他认为,一旦会计记账簿上的“借/贷”被“左/右”所取代,将不仅仅是符号的改变。

  “借”“贷”同义混淆初学者

  只要公司有经济业务往来,就有复式记账。目前在中国,所有会计账户上的记账符号都使用“借/贷”,“借”源于英文的“debit”,表示“人欠”,“贷”源于“credit”,表示“欠人”。

  汪一凡的研究表明,把“debit”“credit”翻译为“借”和“贷”的,是留日学生谢霖。1907年,他从日本“转口”引进西方复式记账法时,直接将“debit/credit”按日本方式表达为“借/贷”。汪一凡说,日语中的“借”“贷”带有指向词,是一对反义词,而中文的“借”和“贷”几近同义,“银行借款”和“银行贷款”毫无差别,哪个账户用“借”哪个账户用“贷”,常常搞得初学者晕头转向。

  汪一凡用队列操口号来说明“借/贷”百年来给中国人造成的困惑——香港队列操的口号是“左、左、左右左”,而在内地,喊的是“一、一、一二一”,人们还要把“一”“二”与“迈左脚”“迈右脚”对应起来,多绕了一个弯。

  用“左/右”理念改良记账法

  最近提出以“左/右”来取代“借/贷”是非会计人士汪致正。汪一凡说,今年2月,汪致正出版《记账的规律》,核心思想是使“借/贷”回归到“左/右”,并提出“左左右右”的助记口诀,即“会计等式左方的科目,增加方记入账户的左方;会计等式右方的科目,增加方记入账户的右方”。

  汪致正的专著引起了汪一凡的注意,虽然汪致正谦逊地说他只是制作了“一块砖”,汪一凡却对抛弃“借贷”回归“左右”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世界会计界目前缺的正是这一块砖”。

  汪一凡综合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本土原创的记账方法——“增减记账法”、“国际通用(+)(-)记账法”和“+/-记账法”,并对源于西方的“借贷记账法”进行改良,将这种以“左/右”为记账符号的记账法,命名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

  老师不容易接受新方法

  上周四,汪一凡通过一节实验课介绍了他的成果,听课的包括厦大会计系老师和学生,汪一凡还特意邀请了一些非会计专业学生来听课。

  他虚拟了一家公司的十几笔往来业务,说明“左/右”记账法的清晰明了,当然,需要一些口诀,如“两类同增,资左债右”等。

  汪一凡讲的内容能不能让“外行人”听懂?一位自学过会计的男生说“的确豁然开朗”,但另一位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说,还是有点糊涂。

  听课的厦大会计系老师说,在判断“左/右”是否优于“借/贷”之前,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学生对于《会计学原理》理解的障碍,是来自于“借贷”概念的混淆不清还是对于会计账目?

  老师们承认,“左右”记账符号由于取自于账户的方位,因此更加通俗易懂,不过,对老师来说,由于“借贷”概念根深蒂固,他们可能比学生更难理解“左/右”法。有老师建议,科学的方法是,在大一新生中展开实验,一班用“借/贷”法,另一班用“左/右”法,效果如何,一目了然。

  尽管受到异议,但汪一凡仍然坚信:“左/右”法将会使会计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到“不可置信”的程度,也会在会计实务中大大减少工作差错。

-------------------------------------------------------------------------------------
上两条同类新闻:
  • 首期全省高级会计师培训班开班
  • 省财政厅督查农村金融财政政策执行情况
  •  ------------- 推荐给朋友 | 打包发回信箱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徐州市易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明威网络
    地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时代广场2号楼2006 电话:86-516-82582086